于谦和郭德纲搭档同台,为什么最开始于谦有些反感和抵触呢
于谦反感并抵触的是相声,而非郭德纲。
于谦十三岁时就考入相声班学艺,从班里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市曲艺团,虽是铁饭碗,但演出机会很少.
拜师石富宽后不久,相声已经呈下降趋势,为了自谋生路,于谦又开始学习表演,并串场在各个剧组里跑龙套,为了更进一步,开始尝试着做导演,二十六岁时于谦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而后又出演了几部电视剧,不仅如此,他还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担任编导和主持人。

2000年时于谦和郭德纲第一次合作。那时北京演艺团里的演员纷纷另谋出路,就连当初和于谦搭档说相声的刘颖也选择出国留学,此时剧团里接了下乡演出得活,碍于没有演员的囧境,故临时找郭德纲来“充数”。
据郭德纲自己说“团里给开了很好的条件,只要他好好干,日后他和他夫人连关系带户口,一块都给解决了,”对于这个条件,郭德纲很激动,因为当时的郭德纲过得并不好。
他们租的房子每个月租金八百,妻子王惠为了交房租、连带德云社的日常开销,把车和首饰典当了,才勉强度日,还有一些儿徒要吃喝,他说那个团没在北京市内演出过,都是在郊区,人送外号郊区天王,而且给的酬劳也挺少,基本不上百,他想还有一堆儿徒要养活,如果不去,连这几十块都没有。
等到那一看他们的团里人是真少,只来郭德纲一人肯定说不成相声,所以就想到了闲了十年的于谦.
此时的于谦不愿沾相声,因为搭档(刘颖)的离开,让他深感这门艺术的“无趣”,让于谦没想到的是别别扭扭上台,却是令人喜悦的结局,由于郭德纲的相声,才改变了于谦原有的观念,而于谦也让郭德纲吃惊,他说“于谦,就是说相声的料,他抖的包袱,于谦都接得住,也从不觉得生硬。”
事后,两个又合作了多次,直到04年于谦才辞去剧团的工作,正式成为郭德纲的黄金捧哏。
05年德云社大火,接到的商演也越来越多,而郭德纲、于谦就是活招牌,很多人就是冲着他们的名号而来,有利就有弊,德云社的大火,让团里一些小有名气的人飘了,让主流相声界眼红,先后经历了团员出走,徒弟打人、被电视台封杀等风波后,于谦也没有离开郭德纲,反之从很多微小的事件里,更容易看清一个人,对此,于谦更加信赖郭德纲,信任德云社。
众所周知于谦好玩,好的赖的只要找到于谦,他都能敞开心扉跟他聚一起,郭德纲则刚好相反。
于谦说他们私底下根本不在一块聚会,更不要提一块唱歌了,郭德纲是个特别不爱“吃饭”的人,平常演出主办方如果有一起吃饭的要求,郭德纲都会提前协商好,他最多跟徒弟一起,如果有外人定不会参与饭局。
于谦性格谦卑,对于争斗之事更的深恶痛绝,而郭德纲的经历造就了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恰恰适应现在的行情,于谦说“郭德纲的性格决定了德云社的成功,如果换我来当德云社的大管家,定没有现在的辉煌,”由此,适合的人做合适的事,于谦和郭德纲也算彼此成就了。
谈不上反感和抵触吧。
郭德纲能有今天的地步,肯定是少不了于谦的帮助,他在最落魄的时候,也是在于谦的推荐下,郭德纲才成功拜师侯耀文,从这时起,郭德纲的事业才开始有所起色。
04年的时候,郭德纲的剧场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门票销售得也非常好,不过郭德纲当时的搭档张文顺年纪大了,郭德纲才邀请于谦加入,来做他的搭档,后来才有了郭德纲和于谦,这对黄金搭档!
在最近的一期《一郭汇》里,郭德纲和两位美女搭档主播。以“饭局”为话题展开讨论,但两位美女太不给力,完全接不住老郭的话。问什么都答不上来,把贵妃醉酒的“贵妃”回答成是虞姬。这把老郭“愁”的!节目里郭德纲提到有一次在山西演出的事,说是这些年遇见的“最会省钱的”演出方。竟然拿剩的矿泉水兑成整瓶给郭德纲他们喝!吃饭的时候郭德纲说想省事,吃面就行,结果人家真的跑到厨房说“就吃面,炒菜都不要,都不要!”而且拦在厨房门口嘱咐:给其他成员炒菜也不让放肉,只给素菜吃。真是这样的话也的确太极品了,郭德纲说他们“不光不会交朋友,你都对不起一撇一捺这个人字”!说的那么严重,看来这个演出方把老郭伤的够呛。不止这次,之前郭德纲就已经把这事编进相声段子里了!在2013年的段子《一户侯》里面提这件事的时候,老郭说“这孙子当真了!”一不留神就爆了粗口。因为这点事膈应这么多年老郭是不是小气了点?具体情况我们不清楚,这个不好说。不过随后老郭自曝交朋友方面他跟于谦不同,于谦是“来者不拒”“人家不把他伤害到极致他才不会跟人翻脸”。而他自己则是有点“死心眼”,觉得交朋友得平等,得“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才行,哥俩好得换来一边大,不能总有人亏有人赚。换句话说,你对我不好那也就别怪我不把你当朋友。颇有点快意恩仇的意思,就像把演出方编进段子这事,所以他比较容易得罪人。他和于谦的这个不同之处你更欣赏哪一个呢?
于谦是在剧团领导的安排下,与郭德纲搭档说相声的。最初,于谦确实有抵触,但不是因为郭德纲,而是因为于谦当时已经几乎放弃相声了。
于谦师从相声名家石富宽先生,一身基本功非常扎实。可是在九十年代,相声已经逐渐没落,当时各大晚会都是小品的天下。于谦对相声很是失望,认为说相声没有什么出路,几乎已经放弃了相声。当时的于谦虽然在剧团有编制,但几乎不去上班,由于缺勤严重,每个月本应该有几百块的工资发到手只有几块钱。
这段时间大概有十年,期间于谦学习了表演和导演,经常在各影视作品中出现。对于演戏,于谦也是很有天赋的,当时的于谦演戏收入也很可观。
2002年,剧团经常下乡演出,但是演员很少,他们邀请到了郭德纲过来帮忙演出。而郭德纲当时的德云社并不乐观,他也需要这种演出赚点外快,来支持德云社的运行。可是剧团却找不到一个能为郭德纲捧哏的演员,于是领导找到了于谦。
这个时候于谦在外面演戏收入很好,并不想回去捧哏,也就是说对回去说相声是有抵触的。最后还是剧团领导强行命令下,于谦才回到剧团为郭德纲捧哏。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搭档居然成就了二人的黄金搭档,使二人成为当今相声界最受欢迎的这对演员。
在第一次的搭档演出之后,二人都有很大的感受郭德纲本是捧哏演员出身,一下子看出于谦的能力高。于谦也没想到这个并不怎么出名的郭德纲,相声功底这么扎实,没想到原来相声居然可以这么说,这么快乐。
二人就这么在剧团的安排下,兼职的搭档演出了两年左右时间。2004年上半年,于谦辞去剧团的工作,正式加入德云社。2004年下半年德云社就开始火了起来。不得不说,于谦对于德云社是功不可没的。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能表达出和搭档合作的感受问题,必须是话从当事者——也就是于谦——之口才算数。但是似乎没有见过类似的访谈表述、或者文字上描绘。
或许是本人孤陋寡闻了,即便是有,也很正常。相声艺人找长期搭档、其实和找恋人差不多,对方的性格、艺术价值观、舞台风格乃至人品等都得吻合自己所期盼的那样,才有继续合作下去的可能。
硬性指派或勉强苟合、就如同指腹为婚,难免会造成互相辜负了对方。
虽然在郭德纲诸多相声段子中说他和于谦、高峰等是曲艺学校的同班同学,常听相声的观众都知道这是假的、是段子设计需要。一个60后、一个70后和一个80后,怎么拧也不会成为同学。
实际上,郭德纲和于谦认识也就在2000年左右,和高峰结识就更晚了些。彼时的郭德纲正是处于人生最没辙的时候,德云社(那时叫“北京相声大会”)和现在许多北京后海小茶馆相声一样、没几个人知晓、更谈不上挣钱。
郭德纲为了加入地方卫视当陪衬型主持人、到安微参加一个48小时玻璃柜生存体验的经历也差不多就是那几年的事情。
而那时的于谦在干嘛呢?妥妥的体制内相声演员,没有“高官”厚禄、却也旱涝保收,发不了家也饿不死。
父母又是石油系统退休高干,自己没相声演出时还经常出没于各个影视摄影棚内,日子过得绝对比那时的郭德纲好的多。
在早期郭德纲相声段子中,经常拿于谦的家世“砸挂”,应该说段子的夸张成分居多,但于谦没经受过“穷怕了”的日子肯定是事实。
这种情形对比之下,于谦愿意“裸辞”有固定薪水的体制内编制演员身份下海到德云社,显然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与此同时,对于德云社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其实谁也无法预测——哪怕是郭德纲自己。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相声这门艺术、于谦不会冒这个险的。
真正默契的相声搭档,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是免不了的。磨合期的抵触或者反感情绪,应该是存在的,这是人之常情。
幸事是,在经历了几年德云社舞台的来回锤炼之后,观众看到的是相声界罕见的黄金搭档——郭于组合,以及他们近乎无缝配合下所给观众带来的足以津津乐道的诸多相声段子。